古代时间划分的一种方式:戌时是几点到几点
戌时是古代时间划分的一种方式,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至9点。
以甲子十天干、十二地支纪年,每日划分12个时辰为基础组成的古代时间制度,被称为“时家”。相传春秋时期,吴越国太子夫差听闻了勾践“含光”之说后叹服,并让吴国太史奏献“含光辟邪”之术。之后这一方法得到推广,成为古代社会通行的时间划分方式之一。
戌时大约是晚上7点至9点,每天的时节推移按照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的顺序依次排列,每一个时节都由两个时辰组成,也就是说由夜里的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,就是戌时。
在当时的社会中,时间紧密地与地支、五行、阴阳、八卦等密不可分,被用于描述自然变化、预测天象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探寻中国传统时间文化:戌时是几点到几点?
在古代中国,时间的划分除了用时辰、日晷等器具,也采用十二甲子为一个纪元周期。而在这十二种不同纪元中,戌时作为其中的一种十分特殊,它代表的时间范围是17:00到19:00。戌时是一种以动物命名的时间,一般认为是狗黄道十二宫中的最后一个时间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我们知道,狗是忠诚、友善的代表,它代表的时间段也有独特的情感意义。17:00-19:00正是吃晚饭、陪伴家人、休息娱乐的时间段,是人们身心舒缓的时刻,也是表达感情、增进情谊的好时机。
而这种时间分割方式,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天文学与文化学的高超,通过天文与人文的结合,构筑了一种属于中国古代的时间文化,折射了古代人民对时间、生命、文化的独特思考和智慧。
现代社会更加注重时间效率和节奏感,但是在我们惊鸿一瞥的成年人世界中,是否忘记了这样一个微小的时间点呢?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时间文化中的戌时,也感受“忠诚、友善”的文化品质,并在紧张的生活中寻找一个永久的红色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