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说,重阳节起源于唐朝的一个传说。有一位姓“陈”的长者,因为心地善良受到周围居民的尊敬。一年,为了避免一场重病,他在初九这天登上一座高山,太阳照在他身上,突然感觉身体倍温暖。没想到,等他回到家后,才发现空气中弥漫着瘴气,村民们纷纷中招倒地不起。于是,大家自那以后每年9月9日都登高避瘟禳灾,渐渐就形成了重阳节的习俗。传说中的登高不仅有避瘟的作用,还因为高处气流良好,登高时可以多吸入新鲜氧气,有益身心健康。
重阳节最简洁的由来 | 生活
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节日,逢九月初九,故又称为"重九节"。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,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。
相传,南越国有位名叫屈原的大臣,他极力反对南越国王的亲秦政策,但是南越国王并不听从他的意见,反而将屈原流放到江边的岳阳城。屈原在岳阳城郊写下《离骚》等著名文学作品,幽居江畔十年。一天,他看到了家家户户在房顶上插着菖蒲,分外惋惜自己离开家乡,不能与亲人共享节日之欢乐。
九月初九这天,屈原重上岳阳楼,远远地望着家乡,怀念亲人和祖国。屈原听从黄帝之命,在这一天中午喝下了毒酒自尽,以示忠贞。传说百姓怀念他的忠诚廉正,便在每年的九月初九,举行登高赏秋、荡秋千、饮菊花、赏菊花等活动,这就是重阳节的由来。
如今,重阳节成为了登高、赏菊、祭祖、饮酒、吃糕点等多种习俗的综合体,是感恩家人、珍爱生命、重视传统、敬老爱老的象征。
重阳节最简洁的由来
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,都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,也称为踏秋、重九。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,人们常会在这一天登高赏月、插茱萸、饮菊花酒、赏菊花等等。那么,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?
据《晋书》载:相传唐朝时,一个叫华胥氏的老人,曾经梦见一位神仙告诉她:每年的九月初九,吃菊花、饮酒、赏月,可以辟邪、长寿。于是,华胥氏便教会了这个方法,邻居们都开始效仿。从此,九月九日就逐渐成为了一种风俗,并被称为“重阳节”。
之后,又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传承和注解,才逐渐形成了当今重阳节的庆祝方式,也使重阳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