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站在海边,远眺无垠的大海时,不禁感叹:这是怎样的壮观!可这时我们又会想起那句闻名于世的古语——“望洋兴叹”,而这其中“兴”字又是何意呢?
首先,让我们了解一下“望洋兴叹”的来源。相传,明代著名诗人杨慎的《临江仙·滁洲西涧》一诗中曾有过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的联句,意思是自己在东海岸望着对岸的巨山,面对夜雨黯然神伤、无可奈何。后来,“望洋兴叹”便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词汇。
然而,“兴”字却与“高兴”等词语的意思截然不同。事实上,“兴”在《庄子》中就有过“发自肺腑,急切不安”的含义,意味着内心的痛苦和迫切。那么,“望洋兴叹的兴”就是指内心的困惑和苦闷。在诗人杨慎的笔下,“望洋兴叹的兴”表达的是一种苦涩、无奈、无措、忧伤的情感,他对岸边大山的望眼欲穿和面对自己自身无能为力的愤懑。
时至今日,“望洋兴叹”的使用已逐渐扩展,不只是用来形容面对大海的壮美的情景,更用来形容面对困境和束缚等无法摆脱之时的无助和感叹。